“上中-复旦导师制计划”经济微课程——国际经济学:贸易和金融
2023年5月21日,钱浩祺老师为学生们带来了复旦导师计划经济方向的第五次课。
本次课程的主题是国际经济学。首先,钱老师介绍了国际经济学的定义,它是研究独立国家之间发生的经济联系。如今国际贸易学的重点研究方向是非关税贸易壁垒。接着,钱老师介绍了国际贸易学的重要概念,比如进口、出口、贸易顺差、逆差、贸易条件、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。国际贸易按商品流向可分为出口贸易、进口贸易和过境贸易,按商品形态可分为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。国际贸易中,外汇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,国家外汇结构与外汇管理在国际贸易中有举足轻重的影响。最后,钱老师讲解了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。
本次课聚焦于国际经济学,介绍了国际视角下的贸易与金融。


(钱浩祺老师讲解贸易顺差的概念)
(文:高二(9)班 袁昌昊/图:朱旭倩/编辑:胡晨)
“上中-复旦导师制计划”哲学微课程——隐含假设
2023年5月21日,陈伟教授为同学们讲述了命题与推论的“隐含假设”。
陈教授先讲了隐含假设的特征和种类。隐含假设的特征有:1.假定性、2.隐含性、3.语境性、4.多层次性。陈教授又讲了预设和隐含前提的区别:隐含前提是论证的一部分,而预设是一种命题,也是一个命题有意义的条件。隐含假设的种类有:1.命题预设、2.隐含前提、3.背景假设、4.语义后承。
然后陈教授讲述了确定价值观假设的线索,又阐释了另一种不同的假设——描述性假设,并补充假设的几种原则:1.忠实原意:优先级一:作者的原意、二:论证本身、三:受众视角。2.补充准则:①未表述的不能直接推理为前提。②对论证、推理必要的前提。然后陈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区分显式论证和隐式论证,并说明隐含假设在隐式论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之后,陈教授又讲了如何评价隐含假设,对于不同类型的论证推理,有不同的评价标准。陈教授又提及了隐含假设的一致论和隐含假设之回——修辞语境。
最后,陈教授以一些例子为本节课收尾。


(陈伟教授介绍描述性假设)
(文:高二(9)班 沈戚榆/图:朱旭倩/编辑:胡晨)
“上中-复旦导师制计划”政治微课程——国家形成
2023年5月21日,熊易寒教授给同学们带来新的一讲——国家形成。
课的最开始先介绍了国家的定义,指出国家是一个历史概念,是地缘共同体取代血缘共同体的过程,其发展历程是从前现代国家 (包括城邦国家、部落国家、封建国家、帝国、王朝国家)到现代国家(民族国家)。现代国家的发展始于15世纪民族,国家开始兴起,到16、17世纪文艺复兴、宗教改革,到18世纪美国独立,到19世纪意大利、德意志统一,日本明治维新,再到20世纪社会主义兴起,苏联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,欧盟成立。
从封建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转变是从间接统治到直接统治的过程,是从个人统治到非个人统治的过程,是从离心的封建式统治到同心的国家式统治。
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国家形成的过程,令人受益匪浅。


(熊易寒教授阐释国家的概念)
(文:高二(9)班 倪宇哲/图:朱旭倩/编辑:胡晨)
“上中-复旦导师制计划”中文微课程——形影神:文学家的思想
2023年5月21日,陈特老师为学生们带来了复旦导师计划中文方向的第五次课。
形影神是陶渊明的一组诗,在其诗中排五言诗之首,于其思想有纲领性的作用。
其开篇在讨论人为何有对生的渴望。中国古代有人追求长生与不死,但陶渊明借形阐明了自己认为长生之术不存在。孔子对此思想有着很大影响,其认为人应当更多关注自己的“生”本身。陶诗中体现了其对于及时行乐的看法。《影答形》中可见他对于留下好名声、多做好事这一朴素价值观的认可。为了探讨形与神的关系,陈老师探讨了科幻小说中意识与存在的矛盾。解释了陶渊明对形、神相依附的疑问存在的合理性。形、影、神三者共享一个前提:人都会死。形以为人应及时行乐,影认为人应为名声而活,神则认为人来到世界如此偶然而死却如此必然。
“神”认为善恶的评定由人命名,大自然中没有“善”与“恶”之分。这反驳了形与影的观点,它认为不断思考这些问题伤形与伤神。于是,其提出了顺应天下大势,从自然之道,从大化之道。
以上便是本次复导的主要内容。


(陈特老师与同学们探讨形与神的关系)
(文:高二(1)班 房新宇/图:朱旭倩/编辑:胡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