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新闻速递 / 正文

《上观新闻》:女生做课题照样棒,让学生在课程选择中游泳

2018年08月24日 16:39

来源:上观新闻 日期:2016-11-17 作者:许沁

(图:上海中学学生在做课题研究)

摘要

“会玩”的孩子往往也会学。只要学生有兴趣,学校会尽量满足学生需求开设相关课程,甚至不惜出资邀请大学教授来上课。只有在“游泳”中才能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点。

近日,由中国科协、中国科学院、中国工程院等共同主办的第16届“明天小小科学家”奖励活动终评落下帷幕。经过科学探究能力、科技知识功底等各项素质的考评,最终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“明天小小科学家”称号获得者3名。其中,上海中学本部高三学生魏洵婧成为上海唯一一名“明天小小科学家”。

(图:上海中学学生在做课题研究)

探索过程也是发现美的过程

缕缕青烟漂浮的感觉,是不是很美?魏洵婧选择的两个课题都围绕了一缕烟背后的问题。“平时喜欢美的东西,古典音乐、绿色植物很美,几何、逻辑推理同样也很美。”魏洵婧说,美的东西中一定有一些规律可循,探索的过程也是发现美的过程。

她选择的课题分别是《恒温热源上方气流形态的研究》和《烟颗粒疏密条纹成因的研究》。为了更好研究烟的形态,她足足花了一年半的时间,拿起电烙铁动手反复做实验。为了获得大量烟雾,她用玻璃板盖灭高温燃烧的蜡烛,通过电烙铁加温,研究200—300摄氏度不同温度间各不相同的烟雾形状。为什么随着热源温度变化,热源上方的气流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形态?为什么烟颗粒能形成疏密条纹?经过深入实验和蜡烛形成的烟运动观察后,她建立了烟运动数学模型,并推导出很多公式,成功地解释了曾经困扰她的各种现象。

魏洵婧说,她平时爱好广泛,对数理化特别有兴趣,特别喜欢平面几何的奇妙结构,热衷建立模型,写运动方程,还自学了电脑编程、高深的物理课程。谈及如何才能坚持课题研究?在她看来,首先要自己感兴趣,然后不断钻研。唯有不放弃,才能坚持下去。

(图:魏洵婧)

给学生自由发展空间

魏洵婧小学就读于建襄小学,初中在华育中学,从小到大,学习成绩优异。因为考试成绩出色,她一直参加物理、数学、英语等竞赛班,获得了不错的成绩。学习做事很有计划,每天下课后,她总是想好今天要做的事,然后一一按计划完成。“在课内提高效率,课后效率才能提高。”魏洵婧深有体会。

能在科研上获得成绩,魏洵婧自认为得益于学校高三科技班的学习。“学校的科技班每周二和四下午都没有安排课程,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从事自己的课题或实验。”除了学校为课题提供了很好硬件设备,比如:专业的实验器材和相机拍摄等,魏洵婧很感谢学校邀请的高校专家作为课题导师。她的导师是来自上海交大物理专业的李晟教授,如果遇到课题上的困难,她随时与导师沟通。

“学校在学习上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发展空间。”魏洵婧的班主任、物理老师李潞瑛说,学校为学生安排了许多讲座,平均一周2次讲座,由院士、教授等主讲,有些专家是一些大学可能都无法接触到的顶尖人物,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。

“科技班的学生大多很清楚自己的兴趣,具有很强的钻研精神和科研能力,学习做事很有规划性。”李潞瑛说,外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,学生自身素质又好,坚持个人的兴趣爱好,才能充分激发内动力,迸发出潜力。

(图:魏洵婧)

在课程中学会“游泳”

上海中学是全国唯一一所从2008年起连续9年都拿世界奥数金牌的学校,其中好几位学生都是满分。这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?在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看来,学校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课程,激发学生找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。

学校认为,“会玩”的孩子往往也会学。在上海中学,除了基础课程,校方每学期提供150多个涉及不同领域、学科的课程供学生选择。为了让学生能在更多课程中找到个人的兴趣点,学校提供了7个领域、14个学科范畴,超过500门课程供学生选学,形成了广泛的课程图谱。以大型、中型、小型、微型课程开设的课程,每学期可提供“人工智能初步”“无人机”等150多个项目供学生选学。在150多门课程中,根据学生欢迎程度,并非一成不变,定期“可进可出”。

“只要学生有兴趣,学校会尽量满足学生需求开设相关课程,甚至不惜出资邀请大学教授来上课。”冯志刚形象得打了个比方,只有在“游泳”中才能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点。学校要创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、创新型中国基础教育名校,聚焦于创意与创新的实践活动,鼓励师生不走寻常路,立足于不同志向、兴趣、潜能学生的可持续发展。

原文链接:http://web.shobserver.com/wx/detail.do?id=36689&time=147936886779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