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新闻速递 / 正文

《上海中学生报》:【最酷中学生】迷上烟雾的女学霸

2018年08月24日 16:39

来源:《上海中学生报》 日期:2016-11-29 作者:马晓敏/文李立基/摄

魏洵婧认为实验室是个严肃的地方,因此她在实验室里难得绽放笑容

“酷”档案

姓名:魏洵婧

学校:上海中学

年级:高三

“酷”事迹:钟爱物理的女学霸,因为觉得烟雾的形态很美,进而开始研究烟。花了一年半时间,她完成了“恒温热源上方气流的运动和烟颗粒疏密条纹成因的研究”课题。凭着这一研究成果,她获得了“明天小小科学家”称号。

今年10月,经过科学探究能力、科技知识功底等各项素质的考评,在由中国科协、中国科学院、中国工程院共同主办的第16届“明天小小科学家”活动中,上海中学科技班的魏洵婧凭借研究烟雾的课题脱颖而出,捧回了“明天小小科学家”的奖杯。全国只有三人获得“明天小小科学家”称号,魏洵婧是其中唯一的上海学生,也是其中唯一的女生。

而在今年9月,魏洵婧刚刚获得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。此外,她还拥有英语高级口译证书,获得了ACT35分(满分36分),托福113分(满分120分), SAT2三门和AP五门满分。光看这些成绩,就知道她是一个妥妥的女学霸。

初见魏洵婧,会觉得她并不起眼,可是只要和她交谈过,就会发现,她思路清晰、沉着淡定,眼中闪烁着智慧的火花。

拍出数百张烟雾图

为什么要研究烟?“只是觉得烟雾的形态很美,又碰巧看到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中有一道题目叫《羽状的烟》,就想研究一下烟的各种形态。”魏洵婧告诉记者。

于是,魏洵婧走进实验室,开始拿着电烙铁反复实验,并不停地拍照记录。从去年3月开始的一年半时间里,为了获得大量的烟,她将石蜡置于温度可调的恒温电烙铁上(电烙铁温度可调范围为100摄氏度 至500摄氏度,最小温度改变量为50摄氏度),用电烙铁气化石蜡的方式产生了稳定、明显的烟,进而观察电烙铁上方气流的形态。在实验中,她分别观察了电烙铁温度为100摄氏度至500摄氏度时烟的形状,并发现,气流的宽度随高度变化,并与温度相关。为了更好地记录实验过程,魏洵婧拍摄了三四百张不同形态的烟的照片。

采访时,记者看到魏洵婧拍摄的部分烟的照片,有的集中一缕,有的袅袅一片,有的清晰可见,还有的朦胧迷蒙。没有做过实验,还真不知道烟会有那么多形态。看着这些烟,魏洵婧又陷入了沉思:为什么随着热源温度的变化,热源上方的气流会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形态?为什么烟颗粒能形成疏密条纹?……通过实验观测,魏洵婧发现稳定热源上方气流中的烟颗粒常形成宽度约为10-3米的稳定疏密条纹。为了解释这个现象,魏洵婧以大量颗粒形成的颗粒群为单位进行研究,建立了烟运动数学模型,将颗粒间以气流为媒介产生的相互作用等效为颗粒间的附加压强,并推导出等效附加压强的公式。

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。建立数学模型和推导公式,工作量都很大,稍有偏差就要推翻重来。“一开始我以为烟雾颗粒的疏密条纹是震动引起的,就想了很多公式,足足有200多个,后来才发现,是流体动力相互作用造成的。这样,之前推导的公式全部没用,要重新来过。”魏洵婧说,“建立模型也是这样,不断否定,不断开始。”

常人看来枯燥又艰苦的研究过程,却让魏洵婧乐在其中。在每个阶段得出一个小小的结论,都会让她感到兴奋,因为自己的研究又往前推进了一步。

“理性的思考很美”

魏洵婧读书很多,她特别喜欢理科,尤其是物理。她说:“初二刚开始学物理时,我就觉得这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,可以以一种状态来预言另一种状态,以一种现象来解释另一种现象,这种推理很有意思。”进入科技班就读以后,魏洵婧开始对科学研究产生兴趣,“因为理性的思考很美啊!”她笑着说。

在做课题的过程中,还有个小插曲。刚开始的时候,魏洵婧是和另一名同学合作研究这一课题的,可在研究的过程中,两人产生了分歧:魏洵婧希望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定量分析来得出结论,而另一名同学则主张通过实验得出结果就可以了。因为意见不统一,更因为建立模型和推导过程的艰难,那名同学最后退出了这个课题的研究。魏洵婧坚持自己的想法,并最终成功。

可以说,物理是魏洵婧最钟爱的学科,即将高中毕业的她,将物理作为自己将来研究的方向。“我申请了加州理工大学、麻省理工学院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美国常青藤大学的物理系,将来想在大学里教物理或者从事物理方面的理论研究。”魏洵婧告诉记者。

为了做这个课题,魏洵婧还自学了电脑编程,并为之着迷,“因为通过在电脑上编写各种程序,可以解决各种好玩的问题。”最近,魏洵婧就在MATLAB软件上编写程序,模拟一些复杂的、类似于生命的系统,来解决生命演化的问题。

在魏洵婧的班主任兼物理老师李潞瑛看来,魏洵婧是一个很有学术气质的学生。李老师说:“非常难得的是,她很清晰地知道,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,并心无旁骛地研究、钻研。她很专注,做每一件事情都是百分百投入,因此效率很高。”

感谢学校搭建平台

魏洵婧在接收采访时,将自己收获的成绩归功于学校为她创设的良好环境。“研究课题的过程中,上海交大的李晟教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,尤其是在建立模型的时候。”魏洵婧告诉记者。

上海中学党委委员、学生处副主任树骍告诉记者,上海中学在科技班、工程班开设了专门课,每周二、周四下午不安排课程,给同学们充分的时间开展课题研究。此外,学校还特邀上海交大、同济大学、华东理工大学的教授来上课。科技班有物理学、生命科学、医学、计算机学、化学等五个专门方向,工程班有工程、通讯、环境、能源、海洋等五个专门方向供同学们选择。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后,每名同学都会得到高校教授的直接指导,开展自己的课题研究。

树骍告诉记者:“学校希望能挖掘每一名同学的潜能,所以创设了很多平台,让同学们能尽早接触自己感兴趣的领域。”

原文链接: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/55pvxcyLVbbEi03iYcFjFA